跳到主要內容區

「第三人生大學」試辦計劃--文章

55歲以上壯世代重回大學學習!!教育部114學年度新推出

「第三人生大學」試辦計劃,圓滿第三人生!(文章出自於:天下雜誌)

2025年台灣邁入超高齡元年,800萬中高齡族群,展現大學對於社會責任的新思維。教育部114學年度將啟動「第三人生大學」試辦計劃,提供55歲以上壯世代多元學習機會。招生學制包括日間學士班、進修學士班與空中大學,年滿55歲且具高中以上同等學力的國民優先,修讀時間最長可達10年。

至於學生最關心的入學管道,各專班依附在大學系所之下,採單獨招生外加名額,各校自訂申請入學形式。中高齡者不用與高中生競爭即可念大學,門檻大為放寬。修課只需繳交學分費,比照進修部學分費收費標準,並且具有正式學籍,享有學生保險、就學貸款、學生票優惠等學生權益。學生若修完專班課程12至18學分,將可獲得教育部頒發的學分學程證書,未來若繼續完成畢業學分,還能正式取得學士學位。

步入百歲人生時代,我們會活得比自己預期的更久,但大部分人都沒準備好,因此需提前規劃退休後可能長達30年的第三人生。台灣師範大學2024年提出的《中高齡教育政策建議書》也強調,「教育介入是延緩老化的最重要措施,」55歲後若能持續學習,有助於減緩認知能力下降的速度,間接降低長照成本及罹患失智症風險。問題在於,傳統教育體制主要針對25歲以下學齡人口設計,較少為中高齡提供正規且制度化的學習,中高齡多半只能選擇終身學習系統。

第三人生大學其實是教育部自2010年推動樂齡大學後,對成人教育更進一步的嘗試。對比樂齡大學屬於非正規教育,第三人生大學連結高等教育與終身教育,強調更具系統性的學分學程與正式學籍,提供有自主學習力的熟齡族一個圓夢、社會貢獻與再就業的機會,展開第三人生。

為了控管課程品質,學校無論打算規劃AI應用、金融保險、高齡照護、還是生涯規劃等主題,都須將學分學程送教育部審定。「在不修改現行法令下,教育部給予最大彈性來符合成人教育的需求,」學校可規劃實體或線上上課、跨校跨域合作及彈性修業。「未來的中高齡者又會跟我們現在看到的不一樣,學習需求自然也不相同!」曾敏傑表示,台灣在1990年代廣設大學,這批擁有學士學歷的年輕人逐漸步入中老年,而在教育水平提升下,「社區大學或樂齡大學恐怕不再能滿足他們。」由於每個人處於不同的老化階段和財務狀況,對知識的需求也各異,因此無法依賴單一模式,最終取決於個人選擇。

在百歲人生時代,學習不再局限於年輕時期,而是貫穿整個生命的必要旅程。第三人生大學或許正能成為這段旅程的新起點,幫助壯世代持續成長、自我實現。

55歲以上注意!38校「第三人生大學試辦計畫」

可用10年讀大學【文章選自於健康2.0雜誌】

台灣今年邁入超高齡社會,根據113年資料,55歲以上民眾約800萬人,但有半數未取得大學學位。教育部首度試辦第三人生大學,首年邀38校參與,以壯世代需求為導向設計課程,提供55歲以上多元學習機會,修讀年限最長10年,期間可辦理就學貸款、學生保險和學生票。

教育部表示,「第三人生大學試辦計畫」將結合38所大學校院的資源,與產業、民間組織攜手合作,共同打造優質學習體驗。試辦學校將設計以壯世代需求為導向的課程,規劃12-18學分的學分學程,優先招收年滿55歲的學員,提供結構化且彈性的學習模式,協助壯世代學員順利完成學習旅程。

計畫以「人生100素養」為核心,涵蓋「全人健康」、「生涯轉型」、「社會連結」三大專業領域。學分學程主題除了目前最夯的人工智慧應用、金融科技外,也包括因應社會及人口趨勢民眾高度關注的高齡照護、健康與營養管理等重點專長領域。學校將透過彈性修課時間及虛實整合的課程規劃,提供學生隨進隨出的多元學習選擇,幫助學員建立實用技能、並獲得相關學分認證。 

第三人生大學試辦計畫包括日間學士班、進修學士班與空中大學等學制,招生以年滿55歲且具高中以上同等學力的國民優先,修讀時間以10年為限,採單獨招生管道外加名額,各專班滿15人可開班,最多收20人,修課學生須繳學分費。第三人生大學採專班制,但仍依附在大學系所之下,這些學生都有學籍,可適用學生保險、就學貸款、學生票優惠等;首年試辦以1500至2000人為目標。

試辦學校可單系、單校或跨校整合校資源提出申請,參與試辦的學校間亦可跨校抵免學分。學生完成所選的專長領域課程,將由教育部頒發學分學程證書。若學生後續想進一步取得學位,可於完成畢業學分數後由學校頒發學士學位,為壯世代打造循序漸進的終身學習體系。

教育部表示,第三人生大學的推出,是回應高齡化社會需求的重要一步。透過這項計畫,政府希望以實際行動展現臺灣對於終身學習的承諾與決心。教育部強調,終身學習不應只是個人選擇,而應成為一種社會文化與生活方式。計畫將於114年上半年進行審查作業,獲補助學校將自114學年度開始推動。試辦學校通過名單,將於114年上半年審查後公告於教育部樂齡學習網及相關網站。

瀏覽數:
2025-05-09